经过一轮的调试,发现660相比于上一代,在降噪和锐化方面有所提升,具体体现在在同一张图的亮区和暗区,中心和边缘可以用不同的降噪锐化参数。这样可以在保留亮区细节的同时,可以降低暗区的噪声,也减小rolloff带来的噪声。

1. 黑电平

操作

如图1、由于采用的是14位,相比于之前的12位,平均值会出现比以前大4倍的情况。右边的平均值和左边的不等,是因为开启了BLSS,这个功能是指一部分不进行ABF,可以减少噪声的偏移,让黑色区域更纯粹,建议开启。

1.1

BLSS介绍

图二中介绍:ABF会带来噪声的偏移,在图三中左边是开启了BLSS,右边是关闭了BLSS,从直方图可以看出开启了BLSS可以减少噪声偏移。当出现在极弱光条件下,暗色调为微红/紫色,而中色调和亮色调为灰色情况,考虑是否关闭了BLSS。

1.2

1.3

代码位置介绍

1.4

在注释中说明线性化的第一个数就是黑电平

1.5

BLSS offset位置

2. ABF

操作简介

在每个降噪和锐化模块之前都有一个radial table,是指在不同的半径范围内用不同的降噪锐化参数。由于进行rolloff校正,边缘的增益较大,会带来很多的噪声。如果镜头本身shading较小,RNR参数可以较小或者忽略。在base table中可以调节不同半径运用的降噪参数的比例。

如图2.4,在filter strength中可以根据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去调节不同的降噪强度,值越小,降噪越大。我一般使用工具测出哪些亮度的噪声较大,再去选择强度范围,这里强度是10位的,而我们是8位的,根据最后图像中的RGB值乘以4,可以大致得出暗区范围。由于暗区gamma抬升的较严重,这对于降低暗区的噪声很有效。在很亮的情况下,甚至可以将strength调到1,提升细节。Edge softness是调节噪声的检测区域,值越大,进行降噪的噪声范围越大。

2.1

2.2

2.3

2.4

代码位置

1、 前两行代表strength的强度,两列分别代表RG和GRGB通道的强度。

2、 Lo代表暗区范围的边界对应上图的127,Hi代表亮区的边界

3、 Edge softness不必说,base table就是图2.3的代码形式

2.5

总结

ABF是在gamma之前进行的降噪,暗区经过gamma抬升之后引入了更多的噪声,在此之前进行一波简单的降噪,尤其是对暗区颗粒感的噪声有较好的效果。亮区如果ABF较强会抹掉细节,因此需要确定好暗区的亮区的范围。如果启用LTM,ABF也可以有效降低暗区的噪声。

3. LTM

操作简介

3.1

这是LTM界面,比较简单,三个滑块可以修改,strength代表LTM的强度,右边两个滑块是暗区的增强程度和亮区的抑制程度,亮区的抑制可以调到4.0,而暗区的提升区域和LTM要随着增益的降低而降低,否则会带来很多的噪声,可以通过调节ABF来减小他们。也可以减小暗区的饱和度来减小噪声。

右上角的图片可以右键点击,添加拐点,进行曲线的调整,要降低已提升区域的饱和度,饱和度曲线必须呈现右侧下凹并且左侧上凸的状态。

4. WNR

操作简介

RNR的操作类似,一开始进行base table的半径大小的选择,在调试时候的RNR可以进行不同区域scale和softness的缩放。

原始的LNR如图4.1,横坐标是intensity,指的是像素点的强度,值越大代表越亮的区域。纵坐标代表的是对降噪阈值和权重的缩放比例。比如说亮度区域,我们想要看到他的细节,就要减小scale的缩放比例。暗区想要降噪比较强,可以增大scale的比例,这个地方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缩放比例。因此不一定按照原来的曲线,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调整。

第五层和第六层参数过大,会减少图片的饱和度和以及出现渗色的情况,低照度的情况下使用,数值不能太大。

经验总结

1、 拍raw图时记下当前的增益值,以便生成该增益下的噪声模板

2、 调整的WNR的时候可以先将ASF关闭,避免由于锐化造成的噪声。

3、 先观察中间中等亮度的区域,避免因为LNR和RNR的影响。

4、 由于scale是滤波的程度,而softness是对噪声和边缘的选择,我们可以先将scale调至很大,权重也调成0,通过想要放出的细节去确定softness,然后通过调整scale,调整滤波的程度,调整到能够去除噪声的最小值。最后调整权重,调整权重会放出部分噪声和细节。

5、 最后进行LNR和RNR进行细微的调整,比如增强暗亮区的细节。

4.1

4.2

代码位置

代码中的WNR有两处,下面的那组参数是low power模式下的参数。先确认用的是哪一组参数。其他的参数和上一代类似,只是增加了第五层和第六层。RNR和LNR可以用chromatix工具生成。

5. ASF

操作简介

一开始同样是RNR的调整。

接下来是边缘检测模板等配置。

5.1

这里不需要我们改值,但是后面可以选择我们用薄的还是厚的,在增益较小的情况下,顾及细节用thin kernels,增益较大,比较模糊的情况可以选择用mid或者thick kernels,顾及噪声。

接下来是几条锐化曲线:

5.2

第一条曲线是activity normalization factor曲线。横坐标是局部亮度,纵坐标是代表了活动归一化因子的缩放,这幅图代表越暗的区域,降低偏暗像素缩放因子,可以降低暗区的噪声,但也会带来对比度较低的问题。当然降低缩放因子,并不能直接导致锐化程度的降低,而是通过第三条曲线降低gain weight来降低锐化,甚至有滤波的效果。

5.3

这条gain lut曲线是最主要的一条曲线,第一个滑块是代表平坦区域的锐化程度,第二个代表对暗处的锐化的提升效果,最后一个是对亮处锐化的提升。可以增强阴影部分和高亮部分的细节,如果暗处噪声较多,可以降低暗区的提升效果,甚至变成负值,代表对暗处锐化的抑制。

5.4

这条gain weight曲线横坐标是归一化活动,我理解的是边缘的程度,值越大,就越是边缘,值越小,代表越平坦。Gain weight如果是0,就完全用9x9的低通滤波器,如果是1,就完全是经过锐化的数值,如果在两者之间,这是用的两者的比例之和。

上面的滑块会让曲线向右移动,可以让噪声不被锐化出来,增益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右移。左边的滑块就是调整平坦区域的锐化和滤波的比例。

联系第一条曲线,如果暗区的缩放因子设置的比较小,归一化活动缩小了,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横坐标的值减小了,那么它的锐化程度会更小,滤波会更多,可以降低噪声,也会抹掉细节,因此需要适当注意。

5.5

这条曲线是gain negative lut,只需要用滑块调整和gain lut的比例。锐化出来是有两个边的,一个是黑边,一个是白边,上一条gain lut指的是白边,这个是黑边,为了减少白边,我一般将gain lut调的较小,gain negative lut调的较大。同时还有钳位可以调整。代码中的Clamp UL 是白边的阈值,可以小一点。Clamp LL 是黑边的阈值。当然,这样会降低细节,如果细节不够,我们可以增加gain lut去增加细节的锐化,同时用clamp UL去减小白边。

5.6

最后是RNR的调整,由于之前的ABF和WNR,边缘的滤波可能更加严重,这里可以对边缘增强一些,但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噪声,因此适当增强或者不增强。

在other的选项中勾选median filter blend,在锐化之前用中值滤波器,可以减小尖峰噪声,同时对细节影响不大,建议勾选。